苹果下载国际版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苹果下载国际版 > 新闻动态 > 太平天国:石达开成功的背后,是杨秀清支持与信任

太平天国:石达开成功的背后,是杨秀清支持与信任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要了解太平天国这段历史,有本必读的书——张德坚编著的《贼情汇纂》。

张德坚接到任务前往南京,秘密潜入太平天国的核心区域,暗中收集重要情报,这些信息后来成为曾国藩制定军事策略的重要依据。

《贼情汇纂》这本书,对研究太平天国早期的历史特别重要,尤其是天京事变之前的情况,里面记载的内容非常珍贵。

张德坚提到一个细节很有意思,说的是杨秀清特别信任石达开,觉得他为人老实可靠,所以经常把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他。

简单来说,杨秀清很器重石达开,总派他带兵打仗;石达开这人也很实在,让干啥就干啥,而且做事特别踏实不张扬。

说白了,石达开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,全靠杨秀清在背后全力挺他、信任他。要是没有杨秀清帮忙,石达开根本不可能这么风光。

将军带兵出征时,要想打胜仗并持续保持进攻势头,朝廷里必须要有靠山支持。这个靠山可以是皇帝本人,也可以是掌权的大臣。

田忌、乐毅、廉颇这些大将打仗特别厉害,敌人听到他们的名字就害怕。可一旦失去国君的信任,他们连自己都保不住,只能逃到别的国家去,哪还谈得上建立功业。

诸葛亮带兵北伐本来打得挺顺的,可惜后主刘禅被人挑拨离间,硬是把诸葛亮叫了回来。这样一来,诸葛亮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,复兴汉室的希望就更渺茫了。

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,被封为东王,地位仅次于天王。他通过"天父附体"的特殊身份获得了实际统治权,成为太平天国真正的掌权者。

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,人称"五千岁",有"战神"的美誉。在天京内乱爆发前,他带领部队打得清军节节败退,势如破竹,战斗力特别强悍。

石达开能一路打胜仗,全靠杨秀清在背后撑腰。有东王给他做靠山,他才敢放开手脚打仗,坚持到最后。

1849年,冯云山又一次来到桂平的紫荆山地区,这次他成功吸纳了两位关键人物加入: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。

冯云山早就谋划好了,特意把韦昌辉和石达开拉拢过来。这两人很有本事,家里势力也大,正好用来牵制杨秀清。

冯云山之所以全力扶持韦昌辉和石达开进入领导层,就是为了让他们先后担任五军主将和首义五王的要职。

韦昌辉的职位更显要,还获得了"军师"的称号,和杨秀清、冯云山、萧朝贵一起被称为四大军师。

杨秀清心里清楚冯云山的安排,可自己出身不如人家,加上冯云山在众人心中地位太高,他就算有想法也只能认了。

韦昌辉和石达开原本不属于杨秀清的阵营,但局势突然发生变化,这给杨秀清创造了争取石达开的机会。

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西王,被尊称为八千岁,拥有代表"天兄"降临人间的特殊身份。他手下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,自己也是个打仗的好手,在战场上非常勇猛。

杨秀清因为健康状况不佳,导致"天父"附身的次数减少,逐渐被萧朝贵超越,连他的老丈人陈来也丢了性命。

在金田起义那会儿,拜上帝教和地主武装干起来了。石达开一个人扛不住,后来萧朝贵和韦昌辉赶来支援,这才把清军给打退了。

萧朝贵处理完事情后,打算回家过节,把清理清军残余势力的任务交给了石达开。

石达开心里发虚,想让萧朝贵别走,结果挨了顿骂。他不死心又开口求情,萧朝贵直接扮成"天兄"显灵,把他骂得狗血淋头,说他太怂包。

从那以后,萧朝贵就不再搭理石达开了。正因如此,虽然石达开在金田起义时带了五千人马,但这些部队却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战斗。

在萧朝贵负责军队事务期间,韦昌辉、罗大纲、秦日纲、林凤祥和李开芳几位将领都立下了不少功劳,相比之下石达开的表现就显得平平无奇了。

1852年9月,萧朝贵在长沙战死后,石达开终于摆脱了"天兄"的压制,开始展现才能。这个机会是杨秀清给他的。

杨秀清带着大部队进攻长沙,同时派石达开带着五千人马渡过湘江,占领橘子洲和湘江西岸地区。

在橘子洲的激战中,石达开率军大胜向荣部队,歼灭敌军千余人,还缴获了大批粮草物资,为驻扎在东岸的太平军提供了重要补给。

太平军成功拿下西河岸,粉碎了清军的包围圈,大部队这才安全撤离。这一仗让石达开的名声传遍四方。

从那以后,杨秀清就开始重点培养石达开,想让他站在自己这边,好为将来称"万岁"做准备。

从两个细节就能看出杨秀清对他的力挺和信赖。

石达开本来可以当西征主帅,结果他半路截胡,把韦昌辉的位置给占了。

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,杨秀清同时派兵北伐和西征。但奇怪的是,第一次出兵时竟然没有重要将领带队,连韦昌辉和石达开这样的核心人物都被晾在一边。

后来西边战事吃紧,杨秀清原本派韦昌辉去前线督战,结果突然有天父显灵,临时改派他弟弟韦俊去了。

韦俊作战勇猛,原本是陈玉成的上级。他率军西征成功攻下武昌后,却突然接到命令要返回南京,去对抗江南大营的清军。

1854年,湘军发动反击,林绍璋遭遇失利,秦日纲在田家镇一带也被打败。这时候,杨秀清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韦昌辉。

韦昌辉原本要带兵出征,但杨秀清临时改了主意,换成石达开当主帅。结果石达开在湖口打了个漂亮仗,这一战让他名声大噪。

韦昌辉手下兵多将广,个人本事也大,资历还更深,但杨秀清就是处处针对他,反倒给石达开铺好了路。

另外,杨秀清有个习惯,就是喜欢在后方指挥前线将领打仗,要求他们必须按自己定的计划来,这做法跟宋朝的宋太宗用"阵图"遥控军队很像。不过他对石达开倒是特别信任,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,让他能自由发挥。

林凤祥和李开芳带兵北伐时,完全按照杨秀清的命令行事。由于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指示,林凤祥的部队无法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,错失了撤退良机,最终导致整支军队覆灭。

太平军在田家镇集结了十万大军,由秦日纲亲自坐镇指挥。当时如果派出一支几千人的精锐部队突袭武昌,抄湘军的后路,曾国藩肯定就完蛋了。

秦日纲原本想按自己的计划行动,但杨秀清管得太紧,不仅下了死命令,还专门派来水上堡垒"木簌",硬是要他们死守阵地,被动挨打。

太平军虽然人数众多,但水军实力薄弱,用的都是普通民船。而湘军拥有训练有素的水师部队,一次战斗就击毁了太平军四千艘船只,成功突破了田家镇的防守线。

杨秀清放手让石达开独立指挥部队,不干涉他的作战决策,只负责保障后勤补给,给予翼王充分的自主权。

在湖口战役中,杨秀清下达命令,要求胡以晃、韦俊、罗大纲、林启荣和黄文金这些猛将都听从翼王石达开的指挥。同时,他还调集了南京训练有素的部队,火速派往前线支援石达开。

湖口之战大获全胜,石达开因此名声大噪,这离不开杨秀清在背后的鼎力相助。石达开用兵如神,加上手头兵强马壮,这些都是打赢这场仗的关键。

1855年,石达开率军西进,打算和胡林翼展开一场大战。但他很快发现湘军战斗力很强,再加上他们水军占优,短时间内很难取胜。

此外,韦俊作战勇猛无人能敌,既能进攻也能防守,武昌城里粮草充足,湘军拿他没办法。于是石达开调整了杨秀清的指令,先带兵打江西,事后再向杨秀清报告。

要是韦昌辉敢"先斩后奏",肯定得挨几百大板。可换成石达开这么干,杨秀清不但不生气,反而挺支持他的。

石达开带兵打进江西后,把曾国藩打得毫无还手之力。在樟树镇这场大战中,湘军主力被彻底击垮,石达开一口气拿下八个州府和四十七个县城。曾国藩只能躲在南昌城里,根本不敢出来应战。

江西打了胜仗,杨秀清高兴得合不拢嘴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奖石达开。没过多久,石达开带兵杀回天京,一举攻破清军江南大营,太平军这时候的势力达到了顶峰。

俗话说"成也靠他,败也因他",杨秀清对石达开来说就是这样的关键人物。就像韩信没了萧何辅佐,连吕后都对付不了,最后轻信吕后的话,死得实在憋屈。

石达开也是这样,自从离开杨秀清后,失去了靠山和支撑,就再也没打过一次真正漂亮的胜仗。

独立行动后,练兵管人、物资调配、指挥作战,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,所有事情都得自己扛。石达开能力有限,又缺乏决断力,最终在大渡河遭遇惨败。

推荐阅读:《太平天国战争全史》这本书